镇江肴肉制作技艺


“镇江肴肉”,又称“水晶肴蹄”。早在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就记载有以猪皮冻丝为主的“水晶烩”、“水晶淘烩”的菜肴。清代《金屋梦》中也有“金山寺外一酒家,供应一盘炖的香薷和水晶猪蹄”的文字。
镇江水晶肴蹄肉色鲜美,皮白光滑晶莹,卤冻透明,肉质清香而醇酥,肥而不腻,瘦而不嵌齿,既可作筵席上主碟,又可装盘当早点吃,故有“肴肉不当菜”之说,成为“镇江三怪”之首。
水晶肴蹄(镇江肴肉)制作工序有14道之多,工艺流程十分讲究,选料要求严格,要选用3~4斤左右的新鲜猪前蹄。
民间流传肴肉的传说有多种版本,在《中国土特产传说》和《江苏土特产传说》等书中有记载。形成了镇江特有的饮食习惯。
直到今天,镇江百姓仍保存着清晨上茶馆饭馆,坐下来泡壶清茶,蘸着姜丝、香醋,吃肴肉的习俗。
2009年6月,“镇江肴肉制作技艺”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